福德和福报的区别
福报与福德一字之差,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。福德是成佛的资粮,往生西方亦复如是,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里面,佛陀告诉我们:“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得生彼国”,我们要注意这里讲往生西方的资粮是福德而不是福报。福德是福慧双修的结果,我们前面讲六度,六度法门即是福慧双修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是修福报,禅定、般若是修智慧,精进通前通后,前面的布施要精进、持戒要精进、忍辱要精进,后面的禅定要精进,般若也要精进,所以这个六度法门它就是福慧双修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,你想要成为这个世间有福报的人,你只要修学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就可以了,如果你把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做好了,你就可以得到无量的人天福报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福报是世间的有为法,有为法还有一个名字叫有漏法,有为法在《金刚经》当中讲: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”。
我们再通过一个典故来看看福报与福德之间的区别。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法,梁武帝听说达摩祖师是一位高僧,就将达摩祖师请至宫中促膝长谈,梁武帝就沾沾自喜的问道:“大师,我即位以来,造寺、写经、度僧不可胜数,有何功德?”达摩祖师就跟他讲:“并无功德,这只是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看来虽有,实在没有”。梁武帝听了之后就闷闷不乐,达摩祖师觉得梁武帝不是可度的法器,就私下而去了。那达摩祖师为什么说梁武帝所做的这一切善事没有功德呢?我们现在的学佛人做的也很多,全心全力的供养道场、供养三宝乃至于弘扬佛法,我们要从这个故事当中仔细的去思考,你看达摩祖师说梁武帝做了那么多却并没有功德。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,梁武帝执着于这些善事,也就是说他没有不住相而行施,他是以希望得到回报的心在做布施,那这样的布施只是有漏的人天福报,而不是无漏的福德。所以我们学佛人在修学菩萨道的时候,一定要具足三轮体空的精神,这样我们所做的善业才能成为无漏的福德,成为我们将来往生西方的资粮。为什么现在学佛的人多,念佛的人也多,往生的人却少呢?根本原因就是学佛的人不明理。不明理就麻烦了,虽然我们也在行布施,但都是住相布施。在寺院里面,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捐款以后都希望成为寺院的大功德主,我们要知道这就是有所住,这个功德就小。你默默无闻,做了就做了,没有需要回报之心,也不把自己当成是寺院的vip,那你的功德就是福德。
福德与福报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,福德是无漏之法,是成佛的资粮,而福报是有漏之法。什么叫有漏之法,就像我们往茶杯里倒点水,但杯底有个洞,福报就像水一样慢慢漏掉了。你福报修得再多,如果你这辈子不能往生西方,五戒十善也没有持好,那这个福报来世不会到善道去享,到哪里享用呢,到地狱道做个大鬼王,到鬼道做个土地公公、土地奶奶,到畜生道做个大熊猫、宠物狗。由此可见,修行人只要念头一转,一明理啊,福报就可以转为福德,那才是真正的功德不可思议。所以我们以后在修学六度法门的时候,一定要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修学,这样我们所得到的福报才成为福德。
- 上一篇:人死做鬼吗?鬼死做什么?
- 下一篇:详解僧衣颜色的演变史
- 最全的烧香图解,烧香有何含义与讲究?
-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吗 皈依佛门后的注意事项
- 开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?
- 心经简介,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容介绍
- 华严经简介,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?
- 楞严咒简介,什么人不能念楞严咒?
- 地藏经简介,地藏经主要讲什么?
-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
- 佛教基础知识
- 心经入门
- 最简单的三皈依仪式-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
- 为什么要烧香拜佛?烧香的含义是什么?
- 为什么要学佛?为什么要修行?
- 学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内容
- 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?
-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
-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质区别?
- 什么是佛教?佛教的精髓是什么?佛的定义呢?
- 不管你信不信因果报应,婚后出轨的人,一定没有好的下场!
- 持咒是什么意思?如何持咒?
- 诵经有诀窍吗?诵经的十二条诀窍
- 佛咒入门
- 皈依是什么意思?皈依三宝又是什么意思?
- 女众出家前须知,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机会
- 佛教名词
- 有一种迷信,是对佛的迷信
- 往生咒简介,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?
- 在家烧香有什么讲究?一些禁忌千万不要触碰!
- 准提咒简介,准提咒功德及妙用
- 什么是咒语?佛教最神奇的九个咒语是哪九个?
- 图解佛教密宗手印大全
- 楞严经简介,楞严经大致在讲什么?
- 文殊菩萨心咒简介
- 求佛有没有用?为什么说佛菩萨可以保佑人?
- 药师咒简介,药师咒治病方法与原理
- 什么是缘起论?佛教缘起论的含义是什么?
- 六字大明咒简介,如何修六字大明咒?
- 打坐可以通经络吗?一法打通人体经络
- 史上最神奇的一句话
- 金刚经入门
- 何为“遮难”?关于僧中授具足戒的“遮难”问题
- 打好佛七要先做好哪些心理准备?
- 平心静气,人生将会更加美好!
- 为什么佛七以七天为基本的时间单位?
- 只要你没有放弃皈依,那你永远是皈依弟子
- 和谐社会的起点:夫妻以礼相待,相敬如宾[附视频]
- 心有三种——肉团心、缘虑心、灵觉之心
- 慈悲能灭无量的苦[内附视频]
- 什么是三净肉?
- 活在理性的智慧的因缘论里
- 佛七有什么功德利益?
- 观世音菩萨长什么样?是男还是女?[附视频]
- 认识执着破除烦恼 敞开大门新世界的大门
- 要出离的并非时空与环境,而是产生轮回的根源
- 什么是八关斋戒?
- 定下心来,心态也会越来越好
- 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,能令财富翻倍[附视频]
- 什么是佛七?
- 居士多食素,家里孩子吃剩的荤菜肉类应怎么处理?
- 发起成佛的菩提心,空性净化自我大悲帮助众生
- 怎样才是如理如法供养三宝、圆满祈福消灾?
- 把所修功德回向极乐,都能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[视频]
- 熄灭贪嗔痴,学佛为众生离苦得乐
- 为什么情绪会失控?怎样防止?[附视频]
- 小孩有时莫名其妙就吓着是怎么回事?佛法能解决吗?
- 家里人抽烟又喝酒,应该怎么办?
- 是谁让我们生气的?情绪是种病,得治[附视频]
- 父母之间能够相互配合,子女就很容易长养孝心
- 心是由性生起来的,发挥各种的作用[附视频]
- 为什么说男戴观音,女戴弥勒?[内附视频]
- 好好利用生命来学佛修行 不要辜负了自己的善根
- 一般人面对无常的两种方式:消极逃避与积极面对
- 婚姻的四个层次
- 修学时魔障现前,应该怎么面对?
- 学佛修行每天的功课——发心做到真正老实念佛
- 父母的罪业是否会影响子女的修行?子女要怎么做?
- 观照自身 对治病苦
- 什么是课诵?在家居士的课诵选择
- 扫墓的时候能不能做施食?
- 什么是轮回?众法师解答轮回转世是否真实存在
- [佛学常识]福德和福报的区别
- [佛学常识]读诵佛经的十二个要求
- [佛学常识]先有鸡还是先有蛋?
- [佛学常识]为什么要皈依?皈依三宝后要做什么?
- [南怀瑾]南怀瑾:谈“算命”
- [佛学常识]随喜功德的福报是无穷无尽的
- [佛学常识]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的五个好处
- [佛学常识]如何辨别真伪和尚?供养假和尚会受报吗?
- [佛学常识]僧人的生活
- [佛学常识]观音菩萨出家日是哪天?佛经中记述的观音菩萨身世
- [佛学常识]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?
- [佛学常识]为何不能“说僧过”?
- [佛学常识]供僧可超度七世父母 现世父母增福延寿
- [佛学常识]佛法中的九地的意思是什么?
- [佛学常识]般舟行法能令佛法长久住世
- [佛学常识]如何迅速脱离莫名恐慌的状态?
- [佛学常识]发愿与回向有什么不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