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云大师谈《心经》
第一讲
校长史密斯先生、教务长先生、各位女士、各位先生、各位嘉宾,晚安!很有缘分,从今天起,在五天之中,我和你们大家共同做一个研究,去找寻一个重要的问题,那就是怎么样来找到我们自已,这个我们的自己,在我们现在来讲,就是般若心经。就好像是我们找能源,到山里、海底去勘探能源,噢,找到了石油,啊!富强了。假如我们这几天也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--般若,那我们在人生中,不但是富贵荣华了,也自由解脱了。
今天不是在这里讲演,是讲经。“经”是佛说的,我们对它应该尊敬。这个意思是要有一个仪式, 把《般若心经》念一次。你们大家先不用念,我先请慈容法师带领出家人在这里念一下。
刚才我们诵念的《般若心经》只有260个字,它完全讲的是我们自己、我们的本来面目,是佛教对宇宙、人生基本的看法。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,他说法49年,谈经300余会。在这49年当中,他说了一些什么呢?有一首偈语:华严最初三七日,阿含十二方等八,二十二年般若谈,法华涅槃共八载。从这一首偈语里面,意思是说,像佛教里面经中之王的《华严经》,有80卷,他讲了二十一天,即华严最初三七日;阿含经讲了十二年,也就是原始佛教、小乘佛教;大乘的经典像《维摩经》、《弥陀经》,叫方等经;二十二年般若谈,即二十二年都是讲的《般若经》;另外还有八年讲的《法华经》、《涅槃经》。在四十九年当中,他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《般若经》,可见得般若的重要。般若,它不是知识,不是学问,不是什么哲学,它完全是自己,我们并不认识自己。我们看到云云众生,什么样、什么样,自己什么样看不到。般若没有形象,它的样子无形无像,这个无形无像的又要把它看做是我自己--本来面目,要费一番工夫。当初,六祖大师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,忽然提出五个问题,他问大家:“我有一样东西,没有头,没有尾巴,也没有手,没有脚,没有面孔,没有背后,也没有名字,你们大家知道是什么吗?”有一位年轻的弟子,自视很高,他就在大众中举起手说:“我知道,这是诸佛的本源、众生的佛性。”六祖大师听了以后,并不喜欢。他说:“我已经告诉你们,让你们猜的问题,没有头,没有面,没有名字,也没有字,你偏要说是诸佛的本源、众生的佛性,你就是讲了有办法,顶多是个知识分子,知解中足。”可见,我们今天在这里,要讲说“般若”--我们的本来面目,用讲说,也讲不出来、也不象。因为基本上,“般若”这个东西是甚深微妙的。为了便于大家容易懂得,我就把“般若”分成阶段性,从浅的,慢慢深入。像从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生。小学的般若,就是我们大家能体会到的,那不叫般若,叫正见;然后升到中学,是二乘声闻、缘觉认识的般若,他们认识的般若叫缘起,因缘生起,缘起缘灭;再往上大学生,他们的般若,就是菩萨的空性,这个空是菩萨的般若;真正的般若,要到成佛了以后,才能了解到般若是什么。
什么是我们众生了解的般若--正见?一般人的了解:般若就是智慧,那不行,智慧不能代表般若。智慧,世间上的科学家、哲学家都很有智慧,那个是知识分子,智慧就是有知识,知识会生病的,知识生病了就变成愚痴。所以,聪明反被聪明误。般若不可以说是知识,也不可以说成是智慧。般若是我们永恒的生命,是不死的真我,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很难知道的。假如浅一点说,是我们的眼睛,是我们的心,只要我对世间看法看正确了--正见,那就已经相似“般若”了。就好像我用眼睛来看外界,认的很清楚:这是花,这是桌子,这是人……,就等于照相机,把光圈、距离对的很准,照出来的都是原样,没有错误,这就是我们的正见--般若。什么是正见呢?比方说,我知道这个世间上有善有恶,有因缘果报。我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是好人,什么是坏人,什么是圣贤,什么是凡夫,什么是过去,怎么样才会到未来,我应该有正确的认知,这就是我们现在人类的正见,这就已经不容易了。你对宇宙人生体会的高一点,超越人间。或者我们想老子、庄子,或者哲学家、佛的罗汉弟子,他们比较高深一点,懂得“般若”是缘起性空,这许多超越的圣者,看这个世间不一样,就等于禅家,最初没有参禅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参禅了以后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一直到开悟了以后,山还是山,水还是水。我们知道,这个禅的深浅,最初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那都是一般常识上的山水,或是科学家经过他们的仪器,山不是山的样子,水不是水的形状。到了悟道的圣者,他们是不破坏世间的,不一定要违背世间,你说是,我一定要说否,你说对,我说不对,不是的。所以,他就随着世俗大众的意思,习惯法,好吧,山就是山,水就是水吧。超越人间的罗汉、圣者,他们看这个世间一切是缘起,“缘起”这两个字,我说了是很容易,一切都是因缘生起,缘起缘灭。但是真正的懂得,不是知道什么是缘起,那就不容易体会。所谓缘起,它有基本的意思,就是每一样东西,都不能单独存在,不管我们人、房子、宇宙万有,它都是彼此的关系,很多的条件,相互的依存,相互的结合,才能存在,缘吗,有因缘的条件,才能生起的。花,是形象,是假象,是由泥土、种子、阳光、空气、水份,多少东西结合起来,它才成为这一朵花,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看到这个花,它是缘起呀!像我们这栋房子,谁不认识?其实,把木头、水泥、瓦片、钢筋分开来,房子在哪里呢?可见这个房子存在,它是有很多的条件,要因缘合和起来才行,这里有很多的假象!现在这个身体是我,是你吗?假如把骨头、皮肉都分开来,我又在哪里呢?比方说,一个小女孩,女婴,再大一点叫女童,女学生、小姐、太太、老太婆,究竟是女婴、女童、小姐、太太、老太婆?哪一个是真的她自己呢?所以,这些个过程、假名,我们有时候没有了解真相--缘起的真相,被这些个假像所迷惑,就在这个上面执着、计较、苦脑啦!关于这个缘起的般若,我们后面还有很多的地方会讲到。
从小学的般若--正见,到中学的般若--缘起,再到大学菩萨,我们认识了“空”,空又是什么呢?一般人认为,空太好懂了,空就是空空如也,空就是四大皆空呀,空就是没有了,这是完全错误!空是什么意思?空是有的意思!!! 因为空才有,不空就没有了!比如茶杯,不空怎么能装水在里面呢?因为空才能把东西装进去。现场的女士们,大多都带个皮包,不带皮包东西放在哪里呢?有皮包有空间,东西才能放在里面。我的鼻子不空,耳朵不空、口腔不空、肠胃不空,都堵塞了,你们说,我能生存下去吗?原来,空是建设有的;原来空,是存在,不空就没有了!好像我们这个房子,没有空间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讲经?没有宇宙虚空,万物怎么依附呢?有的时候,人与人之间的纠纷,就是空间太小了,为了一张桌子、一张床,为了生存的土地,争执的到法院;甚至国家之间,为了一条道、一座山,兵戎相见。这个空,空间,是世上人人都靠它生存的,因此,大家看起来为事相斗争,实际上都是为了空。正见,就不容易了,认识缘起,升中学也不容易了,到大学,认识空,更是不简单,般若,到佛的境界,更高一层,当然又再难了。般若究竟是什么?假如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,你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吗?有一点佛教常识的人都会知道,谁不了解,是摩耶夫人。这个回答是错误的,摩耶夫人是悉达多太子的母亲,不能说是佛祖的母亲。佛祖的母亲是谁呢?般若。因为经典上讲: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。没有般若,就没有佛了。所以我说,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本来面目--般若,我们苦心的修行、做功德、好事,回家去找谁?怎么找到我们本来面目--自己呢?所以,般若,由浅入深,有的时候不是想像的,不是知识的,它完全是修证,慢慢体会、体会,到了某一个阶段,很自然的一个东西。你们各位,今天来,才会了解人生,才会了解世间,没有般若就是漆黑一片,对这个世间了解的都是错误的,都是迷茫的。我不是批评你们,以佛的知见来说我们人生,大家都在错误的里面,愚痴的里面生活。假如,举一个例子,我前面这个讲桌,你们认识它吗?怎么不认识,这不是讲台、讲桌吗?你们都说错了,这个是假象呀,它真正的样子我告诉你们,它是木头。我再问你们,这是什么?你们说,它是木头。我告诉你们,错了。怎么又错了?因为木头也可以做窗子、椅子、凳子、木板,不一定做讲桌,那它是什么?它的真样子是大树。我再问你们,这个是什么?大树呀。错了。为什么大树又错了?它当初不是大树,是一个种子,埋在土里面,经过阳光、泥土、空气、水分、时间、日月精华,慢慢经过多少年,成为一棵大树,它是结合了宇宙万有的力量,成了这棵大树。后来成为木头,成为桌子。所以,我们看什么东西都看错了,是假象呀,你要看到它的真实,是众缘合和的,因缘所生的,它是空性,不是独有的、独特的,是关系的存在,这需要般若才能认识了解的。
- 上一篇:适当的休息,能走得更长
- 下一篇:人生要有理想
- 星云大师:发脾气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
- 星云大师:你的心,是什么?
- 星云大师:只要无愧于心,何惧是非的可怕
- 星云大师:人无信不立,诚实是做人处事的根本
- 星云大师:如何才能拥有快乐人生?
- 星云大师:活出生命的重心 体证生命的意义
- 星云大师:只有真正的平等才能带来世界和平
- 星云大师:这世间有哪些逆增上缘?
- 星云大师:如何衡量对待外境的分寸呢?
- 星云大师:“舍”什么就会“得”什么
- 星云大师:机会是创造出来的,不是等出来的
- 星云大师:星云大师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
- 星云大师:烦恼就像杂草一定要清除
- 星云大师: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慈悲的人
- 星云大师:什么样的朋友值得结交?值得结交的几类朋友
- 星云大师:为暴力倾向者祈愿
- 星云大师:平等须基于人我互尊 才能带来世界的和平
- 星云大师:佛教经常劝人要放下,究竟要放下什么?
- 星云大师:忏悔祈愿文
- 星云大师:想把人做得健全 言而有信很重要
- 星云大师: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;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
- 宣化上人:大悲咒句解
- 日常法师: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
- 正如法师:念《心经》比《大悲咒》更好吗?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
- 印光大师:安士全书白话解
- 文珠法师:妙法莲华经
- 大寂尼师: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《地藏经》吗?
- 海涛法师:海涛法师开示的最简单的施食方法[只要一分钟]
- 慧律法师: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- 宣化上人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- 心律法师:吃亏是福
- 仁清法师:听说诵大悲咒对鬼不好,请法师开示
- 净慧大师:净慧法师《楞严经》浅译
- 星云大师:星云大师谈《心经》
- 心律法师:什么人与佛有缘?
- 星云大师:千江映月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持诵需知
- 海涛法师: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原文
- 宣化上人: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好处
- 海涛法师:海涛法师慈悲生活咒语
- 海涛法师:大悲咒修持法与功德利益
- 宣化上人:楞严咒句偈疏解
- 文珠法师:大方广佛华严经
- 成观法师:楞严咒大意
- 未知:星云大师讲解
- 永明延寿:宗镜录
- 星云大师: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;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
- 正如法师: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
- 圣空法师:几个快速超度冤亲债主的方法
- 未知:慧律法师讲解
- 法界法师:金刚经讲解
- 正如法师:梁皇宝忏 慈悲道场
- 星云大师:朝看花开满树红,暮看花落树还空;若将花比人间事,花与人间事一同。
- 净善法师:净善法师:看风水与算命能否改变命运?
- 正如法师: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?
- 虚云法师:多诵读《普门品》和《地藏经》
- 印光大师:不科学的求子秘方,但是很灵验
- 星云大师: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;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似人?
- 传喜法师:加持力最大的礼赞文——文殊礼赞
- 济群法师:内心的显现就是生命的状态
- 圣严法师:想要身体健康,多多放松身心
- 海涛法师:什么是守护一念,要怎么做?
- 大安法师:念佛人临终时也要经历四大分解过程吗?[内附视频]
- 慈法法师:内观回归内心安稳处
- 圣旭法师:出离心——厌离娑婆苦,欣求极乐乐
- 净因法师: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?
- 净因法师:用心观想佛教艺术品,修行会进步的更快
- 仁焕法师:消灾免难的要点 放生是忏悔罪过
- 仁焕法师:改变命运要先化去禀性再去掉习性
- 仁焕法师:谈一谈超渡的心要
- 寂静法师:“瞋心若起,信愿皆失”就不能往生了吗?
- 惟贤法师:日常修行过程中,如何磨掉习气?
- 星云大师:发脾气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
- 济群法师:学佛一定要吃素吗?[内附视频]
- 海涛法师:爱情、夫妻姻缘、儿女因缘的真相[内附视频]
- 净宗法师:信佛之后,觉得作人事打点不够如理如法,该怎么办?
- 慈法法师:依本净而相续 破诸相达本源
- 净宗法师:佛光消三毒“贪瞋痴”[内附视频]
- 圣旭法师:什么才叫真正的修心?修心的功德
- 仁禅法师:念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功德不可思议!
- 传喜法师:网上学佛真方便,是不是就不用去寺院了?
- 仁焕法师:无障碍是解脱 念佛的信愿行
- 海涛法师:训练内心 转变念头
- 界诠法师:修行学习佛法的次第
- 大安法师:面对缤纷的世界,怎样保持内心清净?
- 仁焕法师:不生西方宿业难消 发心的人能横超三界
- 仁焕法师:信仰是认可,信心是落实,耐心是完善
- 仁焕法师:修心是纠正想法 了解禀性和习性
- 仁焕法师:生命三宝——天时、地利、人和
- 仁焕法师:寺庙的管理与所起的作用
- 仁清法师:车出事故,观音菩萨为什么只救学佛的?
- 衍慈法师:念佛往生与行善积德有关系吗?只念佛能往生西方吗?
- 济群法师:寺庙为什么收费?[内附视频]
- 海涛法师: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的功德[内附视频]
- 济群法师:何为佛像?是否等同于佛陀真身呢?
- 蕅益大师:念佛三昧——修虽有三,成功则一
- 倓虚法师: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亲闻记
- 倓虚法师: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释
- 倓虚法师:始终心要义记
- [汉传人物问答]写了经文的纸应该怎样处理?
- [汉传人物问答]在寺庙里拜大鬼王时观到法界一切众生,如何善用其心?
- [济群法师]内心的显现就是生命的状态
- [圣严法师]想要身体健康,多多放松身心
- [海涛法师]什么是守护一念,要怎么做?
- [佛与人生]修得好脾气,带来好福气,迎来好运气
- [佛理禅机]将脆弱转为坚强 将渺小化作伟大
- [大安法师]念佛人临终时也要经历四大分解过程吗?[内附视频]
- [汉传人物问答]如何开导有抑郁倾向的父亲?
- [慈法法师]内观回归内心安稳处
- [佛与人生]从人间到净土有多远?一念之间[内附视频]
- [佛理禅机]悲心无限 大爱永恒
- [佛学常识]凡夫应当怎样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?[内附视频]
- [圣旭法师]出离心——厌离娑婆苦,欣求极乐乐
- [佛理禅机]为己远离名利 利他假借名利
- [净因法师]佛教为什么非要用蜡烛来代表光明?
- [净因法师]用心观想佛教艺术品,修行会进步的更快